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子与卫灵公(4K8)-《尊师孔仲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您想要与齐侯一同反对晋国,这是天下大义之所在。

    但如今国人不能与您上下一心,所以妇人们才会哀怨您征调他们的丈夫作战。

    从这一点来看,您现在选择采纳蘧夫子他们的建议,与晋人重新结盟,也未尝不是件好事。

    小童听说:上下一心,君臣同志,然后可与之共守社稷。

    现在卫国上下不能一心,君臣的意志也没有统一,这种时候外出作战,得到的只有失败。

    您现在不仅避免了失败,还保全了妇人们的丈夫,让他们得以阖家欢喜。

    碰上了这种好事,您不高兴也便罢了,为何还要愁眉不展呢?”

    卫侯闻言惊异道:“上下一心,君臣同志,然后可与之共守社稷?

    唉呀,寡人虽一直都知道你是位通诗知乐的奇女子,但没想到你居然还懂得治国的道理啊!”

    南子闻言轻笑着回道:“这可不是我的言论。”

    卫侯问道:“不是你的言论,那是哪位君子的高见呢?”

    南子嗔怪道:“这正是您所认为的,那位名声不显的鲁国菟裘大夫的言论啊!

    他所著下的书籍如今畅销于帝丘的东西两市,就连我这个不喜欢读书的小女子都看过他的几本著作。

    您身为卫国的君王,卫国的百姓都要仰仗着您来生存,您怎么能不重视这种贤德君子的学说呢?”

    卫侯闻言尴尬的笑了两声:“唉呀呀……原来这位菟裘大夫竟是如此贤能的士人君子,如此看来,齐国的高子败给他,倒也不算输的冤枉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卫侯又有些好奇:“只是不知道这位菟裘大夫都有哪些著作,夫人能否推荐几本与我看看?”

    南子回忆着她看过的那些作品,有些为难的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菟裘宰子著作极多,其中有关于用兵的专作《尉缭子》《三十六计》,关于天文历法的《太初历》,教孺童识字的《尔雅》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书我都遣人买来了,只不过我对那些都不太感兴趣,所以只是粗略翻了几下便扔在一旁。

    宰子的专著中,唯有谈论山川精怪的《山海经》和歌咏世间百态的《菟裘诗集》是我看得最多的。

    其中的《菟裘诗集》小童愿将其奉为诗中佳品,改日可以拿来与您赏鉴。”

    卫侯一听到这里哈哈大笑道:“我本以为这位菟裘宰子只是个治学统兵的大家,没想到他居然涉猎的范围居然如此广泛。

    既然夫人如此喜欢《菟裘诗集》,那也不必改日了。你现在便与我说说其中的内容吧,夫人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内容呀?”

    南子听到卫侯与她谈论《菟裘诗集》,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,说起其中内容滔滔不绝。

    “宰子的诗中,我最喜欢其中的一首《孺子歌》,可以拿出来与您咏唱一二。”

    卫侯听到这里,立马命令左右道:“快!传乐师过来,与夫人伴奏!”

    没一会儿,几名乐师便带着琴瑟来到殿内布置。

    动听的乐声自东寝传出,南子合着乐声一边歌唱一边翩翩起舞。

    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

    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

    清斯濯缨兮,归万民所誉。

    浊斯濯足兮,受众生白目。

    清浊不辨兮,当何以自处?”

    卫侯反复品味着这首曲目,总觉得其中似乎蕴藏着某些意味难明的感情。

    他忍不住问道:“菟裘宰子作此诗,到底是想表达些什么呢?”

    南子还归卫侯身边,慢声回道:“若是按书上所说,这首诗是宰子见到济水与汶水交汇时所作。

    他看见济水色浊,汶水色清,两者不能融合,所以宰子睹物伤情有感而发。”

    卫侯点头道:“我大致也能猜出当时的情形,只不过寡人是在想,宰子为何会睹物伤情呢?他伤的大概又是什么样的情呢?”

    南子笑盈盈的回了句:“或许是宰子遇见了哪位心上人,但心上人却无意于他,所以悲伤之下,做了这首情诗吧。”

    卫侯闻言摇头道:“夫人的意见我不能赞同。若是按照你口中所说,宰子当为博古通今的仁人君子,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困扰于男女之情呢?

    我看他多半是志向无法伸展,所以才做了此诗作为寄托吧。”

    南子听了,心里立马蹦出了一百个不乐意。

    “宰子出身寒微,年纪轻轻便跃居鲁国大夫之职,他从军东破莒国,北抗齐军,又有跟随鲁国上卿出使晋国的经历,这般伟丈夫,怎么能说是志向没有得到伸展呢?

    正是因为他的志向得到了伸展,然而却在男女之情上遭遇挫折,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情感。

    您看《孺子歌》里那两句,‘归万民所誉’‘受众生白目’,这是何等的决心?

    这便说明了宰子并不在意外人的看法,哪怕清浊不辨,也只是希望自己有个归处。

    按照这个思路去猜想,宰子所钟爱的女子,恐怕与他身份差距巨大,女子不忍耽误他的前程,所以才断然拒绝了宰子。

    宰子此时见到济水与汶水交汇,却始终不得相融,因此睹物思人不禁落泪,这才有了这首《孺子歌》。

    您不能解读其中含义,还将他视作世俗中追名逐利的小人,这便是您的不对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