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-《(清穿同人)[清]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最终,这张数额为一万两的银票作为证据送到了康熙的御前,而余国柱所欠之财,已经累计到了四万两之多。

    按照余国柱在加俸禄前的一百六十五两从一品官的俸禄,大概要连续工作二百四十二年才能彻底还清。

    太子与大阿哥在做些什么,銮仪卫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康熙。

    康熙竟无言以对!

    两个儿子的骚操作,令帝王都失去了言语,又想要生气,又是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帝王将两个已经长大的儿子叫到身边,一个个地训斥过去。

    “能耐了,会联合起来坑害朝臣,要不是御史上奏,你们是不是还要变本加厉,做那无本买卖把朝臣逼得血本无归?!”

    康熙都气笑了,面前两个是他最优秀的两个儿子啊!

    “保成从小就闯祸,保清你向来成熟稳重,从未令朕为难过,这回倒是好!”

    一个不注意,他们就互相影响着,把对方给带坏了。

    康熙纵观全局,无奈摇了摇头:“保清,哎,你这耿直的性子,几时能改一改?还有保成,你这小聪明,几时可以用对地方?!”

    胤礽趁机,将自己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大清国有银行计划书给递交给了康熙:“汗阿玛,章程都在这儿了,钱也已经借出去了,就等着大伙儿还钱,来树立银行的公信力啦!”

    “民间有钱庄,可兑换银两,却掌握在商户手中,而户部通过控制银票与生产银两、铜钱来对民间钱庄进行松散的控制,这里面的调控力度还远远不够,汗阿玛开了海禁,民间商户流通将更加快,与其下旨去遏制他们,不如以朝廷建立国有银行,来进行调控。”

    “底下的百姓们做事儿,都是依附跟风的,京城里朝廷官员们都问大清银行借钱还钱存钱,这名声就打出去了。您不觉得,成立大清银行,有利于对民间的钱庄与银钱流通进行更好的引导吗?”

    越是数额巨大的生意,越需要银票,没有谁做生意还拉着马车,托着银钱到处奔波的,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山贼们快来抢劫自己吗?

    胤禔微微一怔,不可思议地去瞅胤礽递给康熙的上奏。

    大清银行,掌控民间钱庄?!

    他仿佛第一次认识胤礽似的,重新打量起了这位傻弟弟。

    原以为他是在胡闹,为了坑害朝臣作为,而今竟是为了“杀鸡儆猴”,去树立大清银行的信誉?!

    这弟弟,可一点都不傻……

    胤禔对比自己在其中获得的好处,再对比胤礽的动作,心中存了心事。

    自己还在收拢权力,做“小事”,而太子已经放眼天下,摒弃眼前蝇头小利做“大事”。

    胤禷:输了……

    他从根源上,从心胸上,早就已经落后太子一大截!

    国之储君,不愧是国之储君,格局全然不同,眼中的世界,也更加宏伟广大。

    胤禔还沉浸在震惊中,心情跌宕起伏,而康熙,已经面不改色地接过了胤礽的大清银行章程,细细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也是仙兽教你的?嗯?‘宏观调控’这个词,用的妙啊!”

    大清立国以来对于财务的管理皆参照前朝,原本不动的照着抄,却不知时代在改变,原有的制度,早就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发展。

    帝王的火气渐渐降了下来,饶有兴致地说道:“成立了文部之后,看来需要再成立新的部门,商部了。”

    文部成立的妙处,已经在实践中让康熙尝到了甜头,若是商部也如同胤礽形容的一样“美味”,康熙乐于在实行海禁的现在,再额外成立一部,并且借此机会,将“大清银行”给开起来。

    杀鸡儆猴去树立大清银行有借有还的信誉与威严,这事儿干得妙啊!

    牺牲的,也不过是个别朝臣。

    虽然那时明珠党羽,是大阿哥胤禔的人脉,可对于两位儿子一起促成的这件事,康熙一改此前斥责的横眉怒目,转而赞赏起了他们。

    “这事儿保清做的对,将国利放在私利之前,不愧是朕的儿子。”

    康熙以为,胤禔甘愿吃亏而帮胤礽将“大清银行”的计划实施下去,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人脉。

    两位儿子不拘泥于蝇头小利,党羽争斗,而是放眼国家大事,一起合起伙来做了一件大事,这样的认识,令康熙心情顿时愉悦起来。

    作为父亲,他既宠爱太子,也喜爱皇长子,这两位最喜爱的儿子们优秀,他怎么能不高兴?

    原先以为他们在胡闹,现在峰回路转,这样的惊喜,从帝王的角度来看,是国家后继有人。

    胤礽知道这事儿算是成功了,笑嘻嘻地问康熙:“那汗阿玛,大清银行的前期资金,儿臣已经‘投入’进去了,追缴欠款一事……”

    “朕会派人去做。”

    康熙知道,一旦确立“大清银行”的地位,这就是资金独立于国库之外,又可以帮助国库掌控天下银钱,回馈给国库,与户部进行相互弥补的好钱庄。

    到时候,国库资金流转将更为通畅,待“大清银行”的信誉传遍全国,在各地都设立的分点,则京城就可以实现对全国各地散落商户的管理。

    康熙在余国柱的弹劾上奏之上写了一句话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。有借有还,方为君子之道。”

    余国柱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,乡里乡亲都说他过目不忘,从小身边就时常有祥瑞出现,定有拜相的潜能!
    第(2/3)页